9月7日,我院首届“AI+无人机系统工程”微专业学生面试工作圆满完成。通过对全校范围120余名报名学生的多维度考核与层层筛选,2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培养低空经济领域高端人才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举措,“AI+无人机系统工程”微专业的设立,既紧扣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也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充分整合自身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联合学校人工智能、控制科学等领域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旨在培养“能攻关、善创新、懂转化”的工程技术人才,填补低空经济产业高端人才缺口。
此次微专业报名自启动以来,便凭借前沿的技术方向与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吸引了全校多个学院学子的关注。报名学生覆盖机械、自动化、电气、能源与动力等多个与工程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人才对无人机与AI融合领域的探索热情。经过前期线上材料审核与初步筛选,30名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对前沿技术有强烈兴趣的学生进入最终面试环节。
面试过程中,微专业教师团队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估,不仅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储备,还通过情景提问、项目经验交流等方式,了解其文化素养、创新思维与心理素质,尤其关注学生在AI技术应用、无人机系统认知等方面的潜力。通过多轮互动与严谨考核,最终确定20名入选学生名单,确保入选者能够适应微专业的跨学科学习节奏,具备成长为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潜质。
开设“AI+无人机系统工程”微专业,既是我院响应国家战略的主动作为,也是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的重要实践。”微专业负责人王书亭教授表示,该微专业课程的开设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通过“理论授课+项目实操+企业联动”的模式,为学生系统传授人工智能、无人机系统设计、飞行控制等前沿知识,同时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最终为社会输送兼具专业深度与产业适配性的高端人才。
此次面试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AI+无人机系统工程”微专业正式进入教学实施阶段。作为我院本科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该微专业不仅为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实践样本,更将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华中大力量”,助力更多学子在前沿技术领域实现能力成长与价值提升。
(摄影/程祥)